• 健康指导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专家访谈



2018年1228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举办了2018年杂志工作会议、20191期重点文章发布会暨创刊65周年纪念会。

会上,中国科学院顾东风院士强调了制订《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的意义,简要回顾了欧美国家已有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模型,重点介绍了本指南主要特点。顾院士指出,本指南采用适合我国居民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模型(China-PAR模型),该模型基于中国本土、长期大样本随访数据,纳入南北方、城乡、腰围及心血管病家族史等特色指标,提高了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本指南应用该模型,进一步给出了个体化的心血管病10年风险和终生风险评估流程。例如,心血管病10年风险≥10.0%为高危,5.0~9.9%为中危,<5.0%为低危。对于10年风险达到高危或单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达到治疗起始值的个体,推荐每年进行110年风险评估。在20~59岁并且10年风险处于中、低危的个体,每3~5年进行1次终生风险评估。指南附录中还介绍了网站和手机App风险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便于广大公众免费应用,自我监测心血管病风险。另外,本指南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管理中,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及专业指南,推荐了膳食营养、控制体重等六个方面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并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的治疗原则进行概括,强调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

本指南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国内9个专业分会,经过专家反复讨论共同编制。将于20191月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首发。

顾院士的精彩报告赢得了与会专家的热烈掌声。随后,主持人还邀请了参与指南撰写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马吉祥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范中杰教授,深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东生教授和顾院士一起,围绕指南编制的流程、适用对象、推广应用的意义等内容进行了专家访谈。四位专家从临床工作、社区慢病管理、人群防治等不同角度展开讨论,并和主持人、参会嘉宾互动交流。本指南的推出,有助于推动“主动健康”观念的形成;通过广大医务人员对本指南的大力推广及公众的有效配合,将有助于减少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促进全民健康目标的实现。


更多视频资料,请观看《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视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