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评估模型:China-PAR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威胁。防治ASCVD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如果能够准确评估个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ASCVD的发病风险,必将有助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以及临床医务工作者提早采取干预措施,指导高危人群自我管理,预防ASCVD的发生。但是,目前关于ASCVD发病风险的评估模型多来自欧美人群,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人群的实际情况。因此,中国ASCVD风险预测研究(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 China-PAR)旨在应用中国人群最新的四项前瞻性队列随访数据(共计12.7万人),开发并验证适用于我国人群的AS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模型。

该研究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教授课题组牵头完成。首先,建立于1998-2001年的2.1万名队列人群,平均随访12.3年,共计新发1048ASCVDASCVD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以及致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应用该队列,采用严格的统计学方法,分男性、女性构建了10ASCVD发病风险评估模型(简称China-PAR模型)。模型构建过程中,不仅综合考虑了既往欧美国家风险评估模型中涉及到的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是否服用降压药物、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还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疾病谱的特点,考虑了南北方和城乡的影响,并考虑了腰围、ASCVD家族史,以及年龄与各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其次,采用10×10交叉验证方法,在上述队列人群中进行了China-PAR模型的内部验证,进而在1.4万人和7.1万人的两个随访人群中进行了外部验证,以C-统计量和校准度卡方统计量评价该模型,显示China-PAR模型对于10ASCVD发病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另外,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在2013年发布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指南中,综合了美国白人和黑人中开展的多项心血管疾病队列资料,开发了Pooled Cohort EquationsPCE)模型,用于评估10ASCVD发病风险,但其指南中强调PCE模型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群。本次研究也证实,与美国的PCE模型相比较,在中国人群中China-PAR模型对10ASCVD发病风险的评估更加准确。

China-PAR研究通过整合我国4项前瞻性队列随访数据,首次提供了中国人群自己的10ASCVD发病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了实用性评估工具,可以通过对未来10年的ASCVD风险评估,对不同发病风险的人群开展不同强度的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防治,并在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一段时间后,评估自身ASCVD发病风险的变化。该模型将有助于我国ASCVD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促进ASCVD的早防早治,为当今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的更新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切实依据。

详细内容参见Circulation.2016,134(19):1430-1440.